工傷賠償全攻略|伍展邦律師行專業解答工傷申索程序與權益
在香港,每年都有不少僱員因工受傷或患上職業病。根據《僱員補償條例》,僱主有責任為因工作受傷的僱員支付工傷賠償。很多僱員對工傷賠償的範圍、程序及金額計算方式並不熟悉,導致錯失應得權益。本文將深入探討工傷賠償的法律框架、常見爭議及處理方法,讓大家對工傷個案有更全面的認識。
什麼是工傷賠償?
工傷賠償是指僱員在履行工作職責時,因意外事故或職業病導致受傷、殘疾甚至死亡,僱主依法必須向僱員或其家屬支付的補償。這項安排源自香港的《僱員補償條例》,目的在於保障僱員的基本生活及醫療需要,避免因突如其來的工傷而陷入經濟困境。
工傷的涵蓋範圍
工傷並不限於在工作場所發生的事故,實際上涵蓋範圍相當廣泛:
- 工作期間發生的意外:例如在工地被物件擊中、跌倒或操作機械時受傷。
- 上下班途中:如果僱員在僱主指定的交通工具上出事,亦可能屬於工傷範疇。
- 職業病:如因長期吸入有害物質而導致呼吸系統疾病。
- 特殊情況:如因工作壓力突發心臟病或中風,亦可能獲認定為工傷。
工傷賠償可以涵蓋什麼?
僱員或家屬可根據個案申索以下賠償:
- 醫療費用:包括診症費、住院費、手術費、復康治療等。
- 暫時喪失工作能力補償:在治療期間不能工作的僱員,可獲相應薪金補償。
- 永久喪失工作能力補償:根據勞工處評定的傷殘程度計算。
- 死亡賠償:若工傷導致僱員死亡,受養人可獲法律規定的賠償金。
- 交通費用:如往返醫院的交通開支,亦可要求補償。
工傷賠償金額如何計算?
工傷賠償的金額主要依據《僱員補償條例》規定,並考慮以下因素:
- 僱員的月薪
- 工傷導致的傷殘程度(由醫生及勞工處評估)
- 傷勢是否造成永久喪失工作能力
- 是否涉及死亡賠償
舉例而言,若僱員月薪為港幣 20,000 元,而因工傷造成 50% 永久喪失工作能力,賠償金額將根據公式計算,最終金額可能高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港元。
工傷賠償申請程序
一般而言,工傷賠償的申請需經以下步驟:
- 通知僱主:僱員必須在意外發生後盡快通知僱主,最好以書面形式保存紀錄。
- 求醫及存檔:僱員需即時求醫,並保存醫療報告、收據及病假紙。
- 僱主向勞工處報告:僱主須於法定期限內向勞工處提交工傷意外報告。
- 勞工處介入:勞工處會跟進個案,安排醫學檢查,並確定賠償金額。
- 賠償支付:僱主或其保險公司須根據法律規定支付工傷賠償。
常見爭議與挑戰
在現實情況中,工傷賠償往往涉及爭議,例如:
- 僱主否認工傷關係:聲稱事故與工作無關。
- 賠償金額計算不公:僱主或保險公司壓低薪金基數。
- 醫學評估爭議:僱員認為傷殘程度被低估。
- 拖延支付:僱主或保險公司拖延處理賠償。
這些情況往往令僱員感到無助,因此尋求律師協助非常重要。
為何需要律師協助?
專業律師能在工傷賠償中發揮關鍵作用:
- 法律諮詢:評估案件是否屬於工傷,釐清法律責任。
- 文件準備:協助僱員收集醫療證據、薪金紀錄及相關文件。
- 談判代表:與僱主或保險公司談判,爭取合理賠償。
- 訴訟支援:若雙方爭議無法解決,律師可代表僱員向法院提出申索。
透過律師專業處理,僱員能更有效維護自身權益,避免因法律知識不足而失去應得的補償。
實際案例分享
有僱員在建築工地工作時被墜落物擊中,導致手臂骨折。僱主初時只願意支付醫療費用,拒絕補償停工期間的收入。僱員在律師協助下,提交相關醫療證據及勞工處的評估報告,最終成功獲得包括醫療費、停工薪金及永久傷殘賠償在內的超過 80 萬港元補償。這個案例說明,專業法律支援能夠顯著提高獲賠金額。
總結
工傷賠償是保障僱員的重要法律制度,涵蓋醫療、薪金補償、殘疾賠償及死亡補償。然而,現實中不少僱員因不熟悉法例或缺乏專業支援,往往無法獲得應有的權益。若你或親友遇到工傷事故,及早尋求專業律師協助,能確保申索程序順利並爭取合理賠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