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人交通意外法律指南|伍展邦律師行專業支援

在香港繁忙的街道上,行人交通意外時有發生。無論是車輛駕駛者不小心、道路設施不足,還是行人一時大意,受傷的一方往往會面對龐大的醫療費用、收入損失以及漫長的康復過程。作為專業律師事務所,伍展邦律師行希望透過本文,為公眾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,讓行人交通意外受害人了解自身權益,以及如何及早保障自己。


行人交通意外的常見原因

行人交通意外並不一定全因駕駛者疏忽,實際情況可能更為複雜。常見原因包括:

  • 司機疏忽駕駛:例如超速、分心駕駛或酒後駕駛。
  • 道路設計或設施不足:如交通燈號失靈、行人過路設計不合理。
  • 行人自身疏忽:包括違規橫過馬路、未依燈號指示過馬路。

在處理責任分配時,法院會根據不同情況,綜合考慮雙方的責任比例。


行人交通意外的法律責任

在香港,根據《道路交通條例》,駕駛者有責任小心駕駛,避免對行人造成傷害。若駕駛者疏忽導致行人受傷,受害人可向對方提出民事索償。

另一方面,若行人亦有部分責任(例如亂過馬路),則可能涉及「共同過失」(contributory negligence),最終賠償金額會因責任比例而作出調整。


行人可索償的項目

行人交通意外受害人可就多方面提出索償,包括但不限於:

  • 醫療費用:涵蓋急症治療、復康治療、長期藥物等。
  • 收入損失:因傷患影響工作能力而失去的薪金或收入。
  • 痛苦與折磨:精神損害、生活質素下降等。
  • 未來醫療或護理費:如需長期護理、輔助器材或家庭支援。

專業律師會協助受害人計算並整理相關證據,確保獲得合理賠償。


處理行人交通意外的程序

  1. 報警備案:交通意外發生後,應立即報警,以確保有正式紀錄。
  2. 蒐集證據:包括現場相片、閉路電視片段、目擊者證供等。
  3. 醫療紀錄:保留所有醫療收據、診斷報告及治療文件。
  4. 尋求法律意見:及早諮詢律師,避免因程序錯誤或時間拖延而失去索償權益。

在香港,提出交通意外索償一般有時效限制(通常為三年),因此必須及早行動。


專業律師的角色

許多行人交通意外受害人誤以為只需與保險公司談判即可,但事實上,保險公司往往傾向於減低賠償金額。律師的角色在於:

  • 保障受害人權益:避免在不了解法律的情況下,接受不合理的和解。
  • 專業談判:利用法律知識與保險公司交涉,爭取更高賠償。
  • 法庭訴訟代表:若談判未果,律師可代表受害人進行訴訟。

伍展邦律師行具備處理各類交通意外案件的經驗,能為受害人爭取應有的保障。


真實案例分享(示例)

一名中年女士於人行橫道被一輛急速轉彎的私家車撞倒,導致腿部骨折及長期康復問題。保險公司最初只願意賠償部分醫療費用,但在律師介入後,透過蒐集醫療專家報告及工作收入證明,最終成功為該名女士爭取額外的收入損失賠償及精神損害賠償,總額超過原本保險公司提出的兩倍。


行人交通意外的預防建議

雖然法律可保障受害人的權益,但更重要的是預防意外發生。建議包括:

  • 行人應時刻注意交通燈號,避免低頭看手機過馬路。
  • 駕駛者應保持合理車速,尤其在人多的地區。
  • 政府應持續改善道路設施,增加行人過路安全措施。

總結

行人交通意外往往對受害人及其家庭帶來沉重負擔。除了身體傷害,經濟及心理壓力同樣不容忽視。伍展邦律師行深知當事人在面對意外後的困難,因此致力提供專業法律支援,協助受害人爭取合理賠償,重拾生活信心。

如您或家人不幸遇上行人交通意外,請盡快聯絡專業律師,了解自身權益,避免錯失最佳索償時機。